时间:2022-10-07 04:09:59 | 浏览:2153
冬奥会的到来,让张家口这座塞外小城站在了聚光灯下。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将决出51枚金牌,是产生金牌最多的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就位于张家口崇礼区。
被称为“天才滑雪少女”的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也将在张家口赛区冲击金牌,且极有可能创造历史。
作为本届冬奥会的联合举办地之一,张家口也从冬奥会的筹备和举办,以及冰雪运动的兴起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产业转型空间。
2019年12月,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通车,让张家口和北京的距离缩短到50分钟,张家口正式进入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成为首都北京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因为有了冬奥会,张家口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一跃出现在国际社会的视野当中。那么,奥运会光环下的张家口,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城呢?
张家口市崇礼区路侧矗立的北京冬奥会标志。图/中新社
风口上的“东方达沃斯”
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奥成功。作为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地之一,张家口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变成闻名于世的滑雪胜地,获得“东方达沃斯”的新名片。
张家口地处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市分为坝上、坝下两个部分,以常年多风、冬季寒冷而漫长著称。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这是张家口当地人对自己家乡的调侃性描述。地理位置的原因,张家口特别是坝上地区常年多大风,且冬天的时间要长于同纬度的城市,积雪时间可达140多天,这对于张家口发展冰雪运动十分有利。
张家口崇礼区处于坝上与坝下的过渡地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小气候,年降雪量高达1米以上,而且有着长达100多天的存雪期,平均气温约为零下12度,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区域”。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部分雪上项目举办地,张家口已建成滑雪场9家,拥有高中初级雪道177条,滑冰馆20座。其中,全国10大滑雪场张家口(崇礼区)占四席,具有雪质优、温度适宜、交通方便、环境好等明显优势。
崇礼富龙滑雪场风光。图/图虫创意
而奥运场地、场馆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京张高铁、延崇高速、民用机场的建设,拉近了张家口(崇礼)与北京乃至世界的距离,为张家口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发展便利。
离北京近、体感“没那么冷”、雪质好,是很多北京人甚至其他一些城市的滑雪爱好者选择去张家口崇礼的原因。坐着高铁去滑雪,已经成为冬季里很多滑雪爱好者的新选择。崇礼成为了中国最大滑雪运动聚集区和著名冰雪旅游目的地。
据统计,2020年张家口全市冰雪旅游游客突破650万人次。2020-2021年雪季接待游客246.2万人次,同比增长83%,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87%。张家口副市长刘海峰介绍,截至2020-2021雪季末,张家口累计承办国际、国内冰雪赛事活动300多项(次),参与冰雪运动人次累计突破500万。
在“东方达沃斯”新名片的影响下,冰雪体育和“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当地的冰雪资源价值陆续被发现,各方企业纷纷进驻,各类项目蜂拥而至,寻机开发。
“冬奥红利”已惠及张家口赛区及周边区县的民众。不完全统计,崇礼目前每5人中就有1人从事与冰雪相关的工作,超过3万人直接或间接进入冰雪产业和旅游行业,端上了“雪饭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当地冰雪旅游行业一位从业者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当地冰雪旅游给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当地人,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而且收入“还可以”。滑雪旺季的时候,特别是赶上周末,当地很多酒店、民宿甚至一房难求。
未来随着疫情的结束,以及冰雪运动的普及,张家口冰雪经济必然会爆发式增长。
“雪场,就是市场”,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张家口先后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
据刘海峰介绍,截至2021年底,累计引进冰雪产业项目109项,覆盖了冰雪装备研发制造、现代服务、人才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项目总投资达到556亿元,已有51个项目投产运营。
冰雪产业正在成为张家口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和增长极。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冬奥会带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的发展,如果张家口把这个产业做好的话,包括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冰雪设备制造、旅游服务等,整个产业链的规模相当可观。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到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一万亿元。
陈耀认为,借助北京大都市的消费规模、消费力量,冰雪产业未来市场还会很大,冬奥会结束以后,张家口还可以继续发力去做。
多年沉寂,迎来爆发时刻
如果没有冬奥会的光环,张家口这座河北北部的小城,可能就像“班里没有故事的男同学”,总是存在感很低,很多人甚至分不清它和张家界或者张家港。
在河北省内部,因为GDP排名常年落后,张家口也时常被当作“小透明”。因此,人们在提及它时,总会“间歇性失忆”:“北边那个市叫啥来着,就风特大的那个?”
即便有被誉为“中国66号公路”的著名景点“草原天路”,但人们记住更多的是张北——张家口的辖县。“这样的张家口,着实令人心疼。”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如是说。
事实上,地处京、冀、晋和内蒙古四省(市、自治区)交界处,沟通华北平原与山西、内蒙古的张家口,并非从来都“名不见经传”。
张家口是北京西北的门户,历代都是扼守京城北面的战略要地。境内现存战国(燕、赵)、秦、北魏、北齐、金、明等朝代的长城,总长约1400多公里,烽火台1000多个,被誉为“长城博物馆”。
清代至民国时期,张家口是北部的军事重镇,蒙古与内地贸易的枢纽,也是塞北与中原的联系纽带。张家口的张库大道(至蒙古的库伦,现乌兰巴托),是著名的“北丝绸之路”。
鼎盛时期的张家口,被誉为 “华北第二商埠”,一度和广州媲美。1918年建成通车的张库公路,是中国第一条国有公路。
鉴于张家口的军事和商业意义,清政府兴建了首条中国人设计,并投入运营的京张铁路。也就是出现在小学课本里詹天佑主持设计,中国人自主建设的“人”字形京张铁路。
在张家口市政府网站的简介中,张家口被称作张垣(yuán)。这一称谓始于民国时期。
为什么叫张垣?有一种说法,垣在字典上的解释一指城墙;二是指城,一般在古代指省级行政机关所在地。当时,张家口是察哈尔省省会。
不仅如此,1949年之后,张家口还曾短暂做过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直到1954年内蒙古的首府从张家口市迁到归绥(今呼和浩特),张家口划归河北省,成为河北省一个地级市。
门楣上书写着“大好河山”四个大字的大境门,是张家口的标志性建筑,有“京北第一门”之称,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并称为“长城四大雄关”,见证了张家口的历史变迁和曾经的辉煌。
张家口大境门。图/中新社
值得一提的是,蒙语中“很大的门”发音为“卡拉根”(KALGAN),旧时的蒙古商人形象地称张家口为“卡拉根”,一直传到俄罗斯和西方,直到现在,在一些国际航空和俄罗斯及东欧的一些地区仍在使用。
行政中心和商贸城市之外,张家口从民国时期就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始建于1926年的煤机厂,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诞生于1939年的张家口卷烟厂,曾连续多年被列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
到上个世纪,张家口已经厂房林立,机器轰鸣,但也“泯然众城矣”。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众多北方工业城市一样,张家口传统产业遭遇重大挑战,面临产业拉动力、创新力不强,对外开放度不够,发展活力不足等问题。
1月11日,张家口市长赵文峰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坦言张家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产业结构层级不高,规模以上工业中新兴产业占比仅为20%;投资规模不足,重大项目偏少,尤其是缺乏支柱性产业项目;主城区经济结构单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
2021年,张家口地区生产总值实现 172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8.3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8.7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0.8亿元,增长8.3%。
这次冬奥会的举办,无疑为张家口的转型提供了契机。据测算,北京冬奥会给张家口带来40万个就业岗位,并且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陈耀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京津冀协同在对张家口的发展上,给予很大的支持,张家口现在的基础设施已经非常完善,将来这些还会发挥作用,有冬奥会这个契机,张家口在高质量发展上有了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分析指,多年沉寂的张家口将迎来爆发的时刻,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冬奥会的举办,给张家口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如果能抓住,张家口将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后奥运时代发展可期
在华北北部的冀北地区,因为地理位置,很多城市被称为“北京的后花园”,张家口是十分典型的一个。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上风上水”的张家口明确了首都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
陈耀向中国新闻周刊说,总体上功能定位决定张家口的产业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尤其是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以后,如何在保护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张家口要思考的问题。
目前,张家口确立了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大健康、新能源、新技术、高端制造“四大两新一高”七大产业定位。
前述冰雪产业的从无到有之外,张家口大数据、可再生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风电是张家口的特色产业之一,借助风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张家口已建成风电场77个,吸引了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等30多家大企业入驻。
大数据产业层面,张家口已经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和国家网信办确定为“京津冀大数据综合示范区”,形成了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等多个产业园区。
高端制造产业层面,张家口引进总投资90亿元、年产20万辆的沃尔沃汽车项目,预计年产值400亿元。陈耀表示,如果未来能够达产,围绕整车可以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包括汽车零配件配套企业等。
陈耀认为,像张家口这样的城市,能够有三五个主导产业,比如冰雪、大数据、可再生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把这些产业做实,产业链做长,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几个环节,张家口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升国旗、奏国歌是颁奖仪式上最庄严肃穆的环节,准确、顺利、零失误的背后离不开升旗团队每一名成员一路走来的辛勤付出。3月13日,张家口颁奖广场升旗团队前往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完成了残奥越野滑雪混合接力和公开接力两个项目的升旗仪式。至此,张家口颁奖
在史志中,对于张家口东、西太平山之间的山口,明初只称“隘口”或“隘口关”,直到明宣德四年(1429年),方有关于“张家口”的文字记载。从明初到宣德四年这六十年中,能够使地名发生变化的因素莫过于洪武移民。位于张家口市区北部的大境门。据《宣府镇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发布张家口赛区多个案例入选河北日报讯(记者郝东伟)2月11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中文版和国际版,收录了体育、经济、社会、文
来源:河北新闻网【冬奥问“冀”】张家口为什么叫张家口,而不是“王家口”“李家口”?在史志中,对于张家口东、西太平山之间的山口,明初只称“隘口”或“隘口关”,直到明宣德四年(1429年),方有关于“张家口”的文字记载。从明初到宣德四年这六十年
冬奥会的到来,让张家口这座塞外小城站在了聚光灯下。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将决出51枚金牌,是产生金牌最多的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就位于张家口崇礼区。被称为“天才滑雪少女”的中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也将在张家口赛区冲
10月19日,云顶滑雪公园正在进行赛道造雪。图/武殿森新京报讯(首席记者 孙海光)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近期已开始造雪,为11月进行的“相约北京”冬奥会测试赛做准备。随着气温走低,崇礼各大雪场已开始陆续造雪。近几日,在气温低下的夜晚和清晨,
2021年10月25日,参加北京2022年冬奥会百日攻坚活动的建设者在签名墙上签字。当日,“铸奥运精品,迎冬奥盛会”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活动在张家口市崇礼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启动,张家口兴垣投资发展集团和中国中铁建工集团建设
王志刚许勤在张家口市调研检查冬奥筹办工作强化科技支撑精益求精做好冬奥筹办工作10月10日至11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省长许勤在张家口市崇礼区调研检查冬奥会筹办工作。这是王志刚、许勤一行到云顶滑雪公园,检查科技冬奥项目投用运行情况。 河北日报
(1) 气温:崇礼区位于40°47′~41°17′,东经114°17′~115°34′,冬季平均气温约-10℃,学期也较长,符合冬奥会气温-17℃-10℃等温线之间的条件。(2) 地形:崇礼区海拔813-2174m,有足够的海拔及特定的地势
2021年10月23日,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新华社石家庄1月3日电(记者李凤双、范世辉、齐雷杰、杨帆、秦婧)计日以俟,还有一个月,塞外山城张家口就要迎来盛会。不负约定,过去七年间,这里每天都在为同一目标努力。冬奥筹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郭晓通 通讯员高越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举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张家口市委“相约冬奥——扛红旗 当先锋”专项行动号召,发挥全区选调生队伍青春力量,12月1日,张家口市
保卫张家口:我众敌寡,为什么最后张家口还是丢了?聂荣臻元帅张家口是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解放战争初期我军占领的唯一一个大城市,更是唯一一个省会城市,因为张家口曾是察哈尔省会。1946年夏,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联合发动过
来源:张家口日报在张家口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赵文锋当选市政府市长,郭英当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郝富国、李宏、武占强、孙海东、王小军、徐进海、张照平当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晓函、郭铁铮、刘海峰、郭新耀、贾宏迅
河北省和东北三省一样是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工业和制造业大省,河北省在钢铁冶炼、生物医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多个领域都是国内的领军省份。河北经济以省会城城市石家庄和钢铁城市唐山为龙头,但是河北经济靠的不仅仅是这两个城市。河北的张家口
努力交出精彩的“张家口答卷”———张家口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指引加快发展纪实2017年1月23日至24日,是张家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张家口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张家口市脱贫攻坚、冬奥会筹办